在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工作的陈小姐,23日陪着老板来参加光伏产业分会的成立仪式。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产业政策方面大力推进光热发电及与其有关的设备制造。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引起各国政府及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战略的重新思考。
目前光热发电价格与光伏发电成本相当,但是光伏发电没有储热设备,而光热发电可以采用储热装置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从光伏到光热太阳能发电异军突起目前,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巨大。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已成熟太阳能光热发电在国际上已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热点。针对未来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马胜红认为,虽然光热发电系统对国内企业来说,技术门槛并不高,但在热油循环、储能以及热交换等技术环节,国内企业仍有待进一步攻关,关键是在大系统的技术和经验上,还应多向西班牙和德国学习。据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峰介绍,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等科研机构和一些太阳能企业,已开始了光热发电技术的项目研究。
核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在各国考虑削减核电发展计划的同时,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并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马胜红介绍,这是我国首个光热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这次招标是零的突破,对我国发展光热电站来说意义重大。从2010年三季度起,国际光伏市场峰回路转,形势突然好转。
全球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安装量达到创纪录的18.2GW,比2009年增长139%。虽然有财政部的金太阳工程和两轮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竞标出1.09元/度的电价。伴随全球经济的回暖,特别是光伏系统集成商们赶在德国光伏补贴政策下调前,纷纷下单,全球光伏需求大增。唐小东回忆说,2007年到2008年年初硅价高位运行阶段,即使是一个产能1000吨以下的小厂,也能赚钱。
经过这一轮疯狂的扩张之后,多晶硅产业头上一直扣着产能过剩行业的帽子。全国各地蜂拥而上了很多小项目,其中许多小厂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从产业规模化的角度考量,肯定是不经济的。
产能利用率何以如此之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研究员谢晨告诉记者,国内很多企业在前两年硅价很低的情况下,出于成本考虑,不能全面运转。谢晨对此表示,多晶硅理论上应该是集成度很高的产业,为什么国外成本低?不仅因为技术先进,而且因为能达到量产,单位成本低。很显然,国家对多晶硅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思路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在统计口径上,也存在技术性的争议。
多晶硅产业链上下的从业大军,亦随着原料价格大起大落,由爆炸式增长步入产能过剩的窘境。来自光伏行业下游企业的一位业内人士称,他支持国家对多晶硅准入门槛提高,因为国内多晶硅厂商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对原料不能充分循环利用,导致最后的多晶硅产品成本比国外厂商要高出不少。行业准入新规一出,保利协鑫、赛维LDK、中冶集团、大全集团等多晶硅厂商纷纷提出扩产计划,乘机向规模化进发。他认为,2008年硅价低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如今国内多晶硅的产量肯定不是过剩,而是不足。
引人注目的是,还将在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kwh/kg 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黄顺福告诉记者,目前川投能源旗下新光硅业的生产线已经根据工信部要求进行改造,提升产能并降低能耗,达到整改要求后进行量产,利润空间还会进一步上升。
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料,多晶硅的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从2010年7月份的56美元/公斤大幅上行到2010年底近100美元/公斤。相比而言,国外多晶硅厂商的产能统计数据偏差没有那么大,因为他们的新建产能没有中国那么多。
行业门槛调整然而,国务院将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还有一层考虑是,在暴利驱动下,2008年国内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其高污染高能耗缺点暴露无遗。尽管业界认为,中国从光照条件、光伏产业链分布和能源需求等角度看,都很有必要发展光伏产业。包括保利协鑫、川投能源、天威保变等在内的国内主要多晶硅厂商亦纷纷扭亏为盈,发布了业绩闪亮的2010年报和2011年一季报。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主流的西门子法多晶硅产能为7.07万吨,产量仅为4.35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0%。国外产品运到中国,其价格还能比国产多晶硅便宜。江苏中能硅业公司副总经理杨方绍曾公开表示:尽管国内多晶硅产能早就超过了下游企业的需求量,但实际产量不足。
占全球光伏市场10%份额的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TP.NYSE,下称无锡尚德)的业绩表现堪称风向标。这究竟是意外事件造成的短暂回暖,还是全球多晶硅需求格局重新调整后,迎来了蕴含生机的第二个春天?产能过剩迷思一幅十年间国际多晶硅价格涨跌的图表就能揭示,这是一个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刺激的行业。
由2002年开始,多晶硅的价格从约为10美元/公斤开始持续攀升,至2008年曾创出500美元/公斤的天价。唐小东分析多晶硅产业前景时说,短期内,欧洲国家市场避免大幅下滑是实现多晶硅市场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于多晶硅行业的几家重量级企业而言,这一新的准入标准,令其停滞多时的多晶硅扩产项目重现曙光。中期内,中国、美国为首的潜力市场崛起是支撑行业维持高速增长的关键。
晦暗两年的多晶硅厂商业绩纷纷报喜,究竟是意外事件造成的短暂回暖,还是重新洗牌后的第二个春天?在价格低谷中苦苦蛰伏了两年之后,国内多晶硅厂商最近的日子又开始好过了。欧洲等国的实践表明,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有效扶植光伏产业的政策。但因为光伏上网电价成本偏高,中国光伏发电市场一直相对沉寂。长期来看,光伏产业市场空间的彻底打开在于其发电成本降到与传统能源相当的水平。
莫尼塔新兴产业分析师唐小东告诉记者,多晶硅生产线从建设到投产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再从投产到达产还需要一年多时间,因此企业短期内难以达到满负荷运转的产能不少光伏产业人士在积极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进一步启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政府部门倾向于通过示范性项目来摸底,看看成本到底能降到什么程度,但系统政策何时出台尚不可预期。
晦暗两年的多晶硅厂商业绩纷纷报喜,究竟是意外事件造成的短暂回暖,还是重新洗牌后的第二个春天?在价格低谷中苦苦蛰伏了两年之后,国内多晶硅厂商最近的日子又开始好过了。经历了全国光伏产业园遍地开花之后,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约五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倒闭。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主流的西门子法多晶硅产能为7.07万吨,产量仅为4.35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0%。伴随全球经济的回暖,特别是光伏系统集成商们赶在德国光伏补贴政策下调前,纷纷下单,全球光伏需求大增。
长期来看,光伏产业市场空间的彻底打开在于其发电成本降到与传统能源相当的水平。欧洲等国的实践表明,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有效扶植光伏产业的政策。但因为光伏上网电价成本偏高,中国光伏发电市场一直相对沉寂。来自光伏行业下游企业的一位业内人士称,他支持国家对多晶硅准入门槛提高,因为国内多晶硅厂商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对原料不能充分循环利用,导致最后的多晶硅产品成本比国外厂商要高出不少。
产能利用率何以如此之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研究员谢晨告诉记者,国内很多企业在前两年硅价很低的情况下,出于成本考虑,不能全面运转。中期内,中国、美国为首的潜力市场崛起是支撑行业维持高速增长的关键。
2011年开春以来,无锡尚德销往欧美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数量持续攀升,供不应求,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近50%。比如天威保变当时有3000吨的产能,但产量只有1000吨左右,因为全面运转起来的成本很高,特别是电费。
尽管业界认为,中国从光照条件、光伏产业链分布和能源需求等角度看,都很有必要发展光伏产业。谢晨对此表示,多晶硅理论上应该是集成度很高的产业,为什么国外成本低?不仅因为技术先进,而且因为能达到量产,单位成本低。